微信掃一掃
天氣冷了,又到了一年里最為難熬的日子。自北而來的寒流總是在不經(jīng)意間給你個措手不及的下馬威,直白而高調(diào)。而此時的我,很想喝碗家鄉(xiāng)的牛清湯。
在煙雨飄渺的江南,有一座名叫浦江的小城,那便是我的家鄉(xiāng)。牛清湯,是家鄉(xiāng)的特色小吃,是用牛骨、牛肉及秘制調(diào)料慢火熬煮出來的一種牛湯,飽含牛肉的清香,食用時加一些牛雜和牛肉等。
江南的冬季,漫長而又濕冷,拿網(wǎng)絡(luò)上的一句玩笑話來打趣兒,“北方人過冬靠暖氣,南方人過冬靠的是一身正氣”,莞爾一笑之余,確實(shí)道出了自嘲的無奈。我的青少年時代是在縣城度過的,小縣城不像大城市,特別是冬季,沒有花樣百出的娛樂活動和去處,人民廣場就成了大家常去休閑的地方。因此有商販就在廣場上支個布蓬,生個小爐,擺起了牛清湯的小攤,招攬生意。前來喝牛清湯的人絡(luò)繹不絕,即使到了深夜,生意依然紅火。那時我在縣城里念書,周末放學(xué)經(jīng)過,都會被牛清湯的香氣吸引,怎么都忍不住,非得吃上一碗以解口腹之欲,才心滿意足地回家。
喝牛清湯最好的季節(jié)便是在冬天。這個季節(jié)的天黑得早,氣溫很低,風(fēng)也囂張地肆虐著。在縣城的街頭巷尾彌漫著牛清湯誘人的香味,讓人聞香而醉,聞味而追。路邊隨處可見的小攤前,你總會看見高高低低的身影,大手牽著小手,滿眼期待地望著裝滿了牛清湯的鐵鍋。老板一手拿勺兒,一手掀開鍋蓋,瞬間牛骨湯濃郁的香氣伴隨著熱氣撲面而出,鍋邊大大小小的白瓷碗里裝著牛血、牛筋等雜碎,配上火紅的辣椒碎、少許綠蔥花,一勺湯入碗,不多不少。紅的、綠的、白的,在煙霧彌漫里糾纏,叫人饞了眼,更饞了心。撅著嘴,小心卻急切地吸入一口,清香在醇正的濃湯里翻騰,些許辛辣觸發(fā)味蕾的開關(guān),溫暖從口腔開始擴(kuò)散,勢不可擋地一路下行,直抵心胃。一碗牛清湯下肚后,口齒留香,渾身冒汗,酣暢淋漓,寒冷與疲憊早已消失得不知蹤跡,天地間只剩下那碗牛清湯和陪我喝湯的人。
牛清湯還有一個絕配,那就是浦江的麥餅。香酥、柔軟、清淡的麥餅,蘊(yùn)藏著麥子的清香,吃口餅,再喝一口湯,餅與湯相互交融互補(bǔ),口感既不會太膩也不會很燥。最后一定要用麥餅?zāi)▋敉肜锸O碌臏?,一口吃下,那滋味送入嘴里,愜意滿足到了極點(diǎn)。
多少浦江人,就是吃著這樣的牛清湯長大的。
十六年前,剛剛?cè)⒌奈译x開家鄉(xiāng)來到了杭州,在一個新的地方開始了生活。大城市里的一切都很快,高速旋轉(zhuǎn)著將你拉入漩渦,即便是冬日的夜幕里,也滿是行色匆匆的身影,在這里,時間從來不肯停留。華燈初上,萬家燈火的廚房里傳來人間煙火氣,紅紅綠綠的餐廳霓虹照亮了無數(shù)異鄉(xiāng)人的側(cè)臉。而我,卻一直掛念著家鄉(xiāng)牛清湯的味道。
后來,我在街上看到掛著浦江牛清湯招牌的小店,便興致沖沖地跑進(jìn)去點(diǎn)了一碗,那時的我心里樂開了花兒,想著總算能夠在他鄉(xiāng)解解饞,聞聞家鄉(xiāng)的味。端上桌的碗里依舊是熟悉的顏色和配料,可當(dāng)勺子舀起來送入嘴里的那一刻,我才發(fā)覺這不是記憶中的味道,總感覺少了些什么,沒有家鄉(xiāng)的牛清湯味道純正。
那以后,我再也沒有去過那些小店喝牛清湯。沒有小攤前哈著氣的滿心期待,沒有縱容我喝湯的人陪在身旁,也沒有絕配的浦江麥餅?zāi)迷谑稚?,街道、樹木、車流,連同空氣里的凜冽,一切都早已變了模樣。
如今,又入冬了,浦江街頭巷尾的牛清湯小鋪應(yīng)該早已排起長龍了吧。上學(xué)的小孩兒、工作的年輕人、悠閑早起的老人,都擠在一間小小的店鋪里喝著牛清湯,沒有什么值得稀奇的,這便是浦江人的日常生活。睡眼惺忪間,熟悉的攬客叫賣聲似乎穿越時空,來到了杭州,我猛的睜開眼,卻什么也抓不住,徒留下濕潤的枕巾。
家鄉(xiāng)牛清湯的味道終究是被我弄丟了,在這個偌大的杭州城里……
火鍋印象
說到冬天要吃點(diǎn)什么,相信大多數(shù)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火鍋?,F(xiàn)在正是吃火鍋的好時候。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圍坐在桌旁,中間放一口燒著濃湯的大鍋,桌上各色食材一應(yīng)俱全,人手一副碗筷,夾起食材,放入鍋中涮燙,席間歡聲笑語的快活場面想想就開心。
說起火鍋,歷史可是非常悠久了,大約在三千多年前,我們的老祖宗就發(fā)明了一種叫“鼎”的容器,用以煮食物,這就算是最早的火鍋了。如今,隨著科技的進(jìn)步,烹飪技藝的發(fā)展,火鍋品種也異彩紛呈,各具特色。依燃料而分有木炭火鍋、煤氣火鍋、電火鍋、酒精火鍋等;就質(zhì)地而論有錫制火鍋、鋁制火鍋、不銹鋼火鍋、搪瓷火鍋等;按結(jié)構(gòu)來說有連體式火鍋、分體式火鍋、鴛鴦式火鍋等;按烹飪風(fēng)格來說,有湯鹵火鍋、清燉火鍋、水煮火鍋等。
千里不同風(fēng),百里不同俗,火鍋種類紛呈,千鍋百味,著名的如廣東的海鮮火鍋,涮的是海鮮之類,配料十分講究,最講究味道鮮美和吃的情趣,食而不膩,味美無窮;蘇杭一帶的菊花火鍋,火鍋湯汁為雞湯或肉湯,并輔以肉、魚、雞等薄生片與菊花一起涮著吃,清香爽口,風(fēng)味獨(dú)特;云南的滇味火鍋,特點(diǎn)是火鍋中一定要放云腿,配以香菇、魚肉等生料,鮮嫩香辣,饒有風(fēng)味;重慶的毛肚火鍋,具有原料多樣、鹵湯濃鮮、麻辣醇香之特點(diǎn)。此外,北京的羊肉火鍋、浙江的八生火鍋、杭州的三鮮火鍋、湖北的野味火鍋、東北的白肉火鍋、香港的牛肉火鍋、上海的什錦火鍋、山東的羊湯火鍋等,也風(fēng)味別具。
在我的印象中,家人聚在一起吃火鍋是最為熱鬧的。每到冬天吃火鍋時,家里上下就前前后后忙活著,湯底自己調(diào),味道自己配,蔬菜自己洗,魚肉自己挑,雖然花些功夫和氣力,但衛(wèi)生、安全、營養(yǎng)、可口。一般我家都是以雞湯作為火鍋的湯底,等雞湯燒開后,母親會放入雞脯及少許的蔥、姜、酒,用文火熬之,直至煮沸,就是一鍋鮮美無比的高湯了,最后將早已煮熟的牛肉、魚丸等放進(jìn)湯內(nèi),待充分煮沸后,就可食用了。這時,再添加早已洗凈的各種蔬菜,葷素搭配,就是味道非常鮮美的火鍋大餐了。
吃火鍋時,一家老小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,你一筷我一筷地?fù)屩约合矏鄣氖澄?,然后不停地放入新的食材。嘴上吃不停,在夾菜的間隙還不忘打打嘴仗,討論著先放菜還是肉,爭論燙多少秒最好吃,分享你我最愛的蘸醬……伴隨著碗筷的叮咚聲,熱熱鬧鬧吃完所有的菜,還意猶未盡?;疱伳敲礉L燙,氣氛那么熱鬧,大家的心里多么暢快。
最暖不過烤紅薯
瑟瑟的冬日總是來得那么突然,氣溫驟降,寒風(fēng)凜冽,行走在路上的人們恨不得用帽子、口罩、圍巾、手套把自己裹得嚴(yán)嚴(yán)實(shí)實(shí),不留一絲縫隙??墒?,總有那么一些事物讓包裹嚴(yán)實(shí)、急步行走的人們心甘情愿地停下自己的腳步。街頭香噴噴的烤紅薯,就是其中之一。
還記得小時候,一到寒假,就和哥哥弟弟們一起歡聚在外公外婆家。每天打打鬧鬧之余,最快樂的事情便是一家人圍坐在爐灶邊,把一塊塊洗凈的紅薯往爐膛一扔,然后聽外公外婆講講以前的故事。約莫一個故事講完,紅薯也烤好了。外婆便拿著火鉗把紅薯從爐膛里一個一個夾出來。每每此時,我和哥哥弟弟們都恨不得自己長了一雙不怕燙的手,能立馬把紅薯拿起來吃。
看著我們幾個眼饞到不行的樣子,外婆總是笑瞇瞇地拿出幾塊小毛巾幫我們把紅薯的一端裹起來,既方便我們拿在手里,又防止我們燙傷。還記得,被烤到熟透的地瓜,外面的殼已經(jīng)黑透生硬。輕輕剝開外殼,里面便露出金黃色的紅薯瓤,仿佛推開藏有寶藏的大門一樣,恨不得一口咬下去。但紅薯瓤的溫度太高了,讓我們不得不用小勺子一勺一勺挖著吃。
慢慢長大,去外公外婆家的時間越來越少,可對烤紅薯的喜愛依然未減半分。上初中的時候,因為要在學(xué)校吃午飯,所以能支配的零錢多了起來。一到放學(xué)時間,我和小伙伴們便從學(xué)校里一涌而出,撒歡著在回家的路上買零食吃。冬天里,總能看見在學(xué)校門口的橋邊那貌不驚人的烤爐,不喧鬧不折騰,也沒有招牌。只消遠(yuǎn)遠(yuǎn)地瞅著那烤紅薯爐,還有那穿著厚實(shí)、雙手揣袖的老爺爺,就知道今天有口福了。
有時候就算心里默念著“馬上就要吃晚飯了”,雙腳還是誠實(shí)地邁向烤紅薯攤,老老實(shí)實(shí)交出揣在口袋里、捂了一天的溫?zé)嵊矌?,買一個烤紅薯邊吃邊捂手,仿佛捧著一個小太陽。有時候能挑到火候剛好的紅薯,表皮薄軟,撕開時發(fā)現(xiàn),竟與內(nèi)里的紅薯瓤隔著一層薄薄的空氣,于是剝烤紅薯的皮就變得格外簡單,像撕開蛋卷冰淇淋的紙質(zhì)外皮一樣,從上而下一氣呵成,而這種地瓜通常都不會被烤得過分軟糯,瓤沒那么多水分,甜味也恰到好處,這便是我的最愛了。
如今,獨(dú)居在外,更不用考慮回家還要吃晚飯的問題,通??吹娇炯t薯攤,便奔過去,挑一塊烤得恰到好處的紅薯,捂著它,聞著甜甜的香氣,帶著暖意和人間煙火氣慢慢享用。
自幼愛吃紅糖,每到年底榨糖時節(jié),便開始期盼鄉(xiāng)下親戚送來的紅糖糖梗。過去紅糖并不是包裹在麻花外邊,而是用一根細(xì)細(xì)的糖梗從上到下周身全部粘上熬制好的紅糖,待它稍微凝固,再在外邊包上報紙,這樣就方便四處運(yùn)送了。
而現(xiàn)如今,吃貨當(dāng)?shù)?。?chuàng)新改良后,紅糖包裹在了金黃噴香、外脆里酥的麻花外邊,一時間,紅糖麻花迅速成為冬季的時尚小零食。
紅糖麻花的制作,最講究的還屬紅糖的熬制。伴隨著“轟轟”的聲響,一根根糖梗放入榨汁機(jī)器,榨出來的汁水放入大鍋用文火熬,必須得熬上近5個小時,為防熬焦,還得不斷攪拌。
作坊里,七口大鍋一字排開,兩把大勺放置在兩口鍋內(nèi),用于攪拌。隨著鍋內(nèi)溫度不斷升高,鍋里開始蹭蹭冒起熱氣,鍋里的汁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得粘稠,顏色也變得越來越深。5小時左右,糖汁已經(jīng)非常濃稠,用勺子舀起一勺,附著在勺子上的糖漿一滴一滴慢慢往下掉,糖漿就熬成了。
麻花的制作也有講究,用于制作紅糖麻花的麻花必須細(xì)而香脆,這樣食用起來不容易過量。面粉揉成面團(tuán)后切成一個個細(xì)長的小面團(tuán),抹了油后放在面盆里“醒”。面醒好后就把面團(tuán)搓成長繩,對折成兩股,兩端捏在一起成一個繩圈,再做同樣一個繩圈,扭在一起卷成麻花形狀。下鍋后要用筷子左右撥動,能使麻花挺直,等到麻花變成金黃色時便可出鍋,放涼后的麻花酥脆噴香。
制作紅糖麻花的麻花是早已準(zhǔn)備好的成品,將熬成功的紅糖汁淋在竹籃里的麻花上,再把麻花鋪在鋁板上用筷子一根根撥開,以防黏成一整塊,最后冷卻晾干就大功告成了。
這個時候,最按捺不住的一定是一旁圍觀的人們。紅糖麻花甜而不膩,酥松可口,拉絲粘牙,咬上一口,滿嘴香甜。
凍米糖小時候的味道
小時候家里要切凍米糖的時候,那就是離過年很近很近了。在我的印象中,我家就切了一次凍米糖。因為切凍米糖是一門技術(shù)活,要有經(jīng)驗豐富的師傅來掌控這糖油的火候,還要用專門的模具,不是過年,一般人家也不切糖,也不會備著切糖的工具。大多數(shù)時候,父母都會因為準(zhǔn)備工作煩瑣,過年那幾天又不一定能請到切糖師傅而放棄在自家切凍米糖,直接在集市上買現(xiàn)成的。
切凍米糖最主要是準(zhǔn)備好糖油和米糖,糖油是用麥芽糖熔化、煎煮而成。米糖有兩種,一種是用米飯曬干再炒起來,一種是請走街串戶專門爆米花的人代為加工,直接把米拿去爆成滾圓滾圓香噴噴的爆米花。相對于炒的米糖,爆的更為松軟,入口即化。
準(zhǔn)備工作都做好之后,我家就請了村里有豐富切糖經(jīng)驗的一位師傅來幫我們切凍米糖。切糖師傅那套模具和搟杖,經(jīng)過一次次糖油的滲透,已經(jīng)油光發(fā)亮。熬糖油時,眼看著麥芽糖熔化成黃褐色的漿液,咕嘟咕嘟地冒起了一個個鮮黃透亮的泡泡,整個屋子里都彌漫著香甜的氣味。切糖師傅憑經(jīng)驗和糖絲在筷子上的粘稠度來判斷是否可以用來攪拌米糖了。攪拌的時候速度要快,在糖油變硬之前要讓每顆米糖都粘上均勻的糖油,攪拌好的米糖快速裝到大案板上那套正正方方的模具里,用搟杖將它敲勻、壓平壓實(shí)。在成型后與冷卻前的這幾分鐘里,快速地切成長條狀,再切成一片片。太軟了沒辦法切,還是會粘在一起,太硬了,一刀切下去就碎成了渣。經(jīng)驗豐富的切糖師傅總能夠切出厚薄均勻,有棱有角的凍米糖。
這時候,小孩總是最興奮的,在零食極度匱乏的童年里,難得有這種機(jī)會,總要找各種理由往廚房鉆,不是偷偷地從鍋里用筷子撈點(diǎn)糖油舔一下,就是順手抓把爆米花往嘴里塞。大人忙著燒鍋、攪拌、切凍米糖,對小孩的嘴饞偷吃,就睜只眼閉只眼了。要是切好凍米糖,離過年還有幾天,還得好好地藏在幾個酒壇子里,封好口子,一是防止變潮,二是防止小孩去偷吃,過年了沒辦法招待客人。
版權(quán)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(luò)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(wù)咨詢和服務(wù)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(zé)聲明:您看到的內(nèi)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(zhuǎn)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(nèi)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