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散文之三:切米胖
轉(zhuǎn)載
于 2014/01/16 20:35:15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
作者:徐水法
2513 閱讀
0 評論
1 點贊
切 米 胖
切米胖是浙中浦江鄉(xiāng)間的方言,米胖其實是凍米糖,也有地方叫“米花”、“米老頭”的。只有我的老家按鄰縣諸暨的叫法——豆糕,有什么出處,甚至字是不是這個寫法,我也沒法確定,只好按音稱呼。我老家把切米胖叫作膠(音讀搞)豆糕,只有這“膠”字作膠合解,才和實際有些相仿。
切米胖的準(zhǔn)備工作得提前幾個月完成,臨近過年是來不及的。下半年晚稻收割好了,就按米胖需要的數(shù)量準(zhǔn)備好糯米,其它米是絕對不行的。先淘好米瀝干水,然后把米用飯甑蒸熟,攤開冷卻。待天放晴了,把飯粒拿到太陽下曬,曬前得把飯都用手搓散,連小小的凝結(jié)米塊也不行,一直把飯曬干。曬干的飯粒呈半透明,玉石狀,仿佛受凍后的景象,鄉(xiāng)間一般都叫豆糕米。我一直以為叫凍米糖比較貼切,正是緣于這飯粒一直在大冬天里挨凍受冷曬干的。
秋天收回家里的番薯在屋里放一段時間后,入口變得非常甜,口感也好,這樣的番薯才是熬飴糖的最佳材料。有了放甜了的番薯,還得有麥芽。麥芽不難,就如平時家里的水淋豆芽一樣,把麥子浸透,放到一個可瀝水的容器里。上面蓋一塊透氣好一點的布,然后早晚在布上均勻淋水,以保持濕潤為準(zhǔn)。天冷可放在灶上,這樣麥芽就很快長出來了,麥芽長到二寸左右就可以熬糖了。
熬糖得先把番薯的皮削掉,切大塊放到鍋里煮熟,撈出放涼。把麥芽切碎,放到那些煮熟的薯塊中,用手捏碎薯塊攪拌均勻。再把攪拌好的放到準(zhǔn)備好的布袋里,放到一只大木桶里,用水稀釋后把布袋擠壓,實際上就是把番薯里的糖分和麥芽的汁都擠出來。擠好的水倒進(jìn)鍋里,然后就猛火大火盡勁地?zé)?,短則幾個小時,長則一天多時間,慢慢地,鍋里原本滿滿的水不見了,只剩下看去黑乎乎的粘狀物,用飯鏟一鏟,連飯鏟也被粘住了,麥芽飴糖就熬成了。飴糖的粘性很強(qiáng),每次看到飴糖粘手粘得甩都沒法甩掉,只好用刀來慢慢割斷時,我就會想起藕斷絲連這個熟語。這斷藕的絲和飴糖的粘勁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了。
有了凍米和飴糖,切米胖的兩大主要原料齊了,就可以切米胖了。記得我們村里我母親是第一個會切米胖的,她是從外婆家學(xué)來的。早年間連溫飽都解決不了,米胖只是大人口里的故事,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,家家戶戶的生活發(fā)生了根本的變化,米胖、年糕等又開始做了,謝年祝福、拜年分壓歲錢也恢復(fù)了舊俗。剛開始切米胖的人家不多,外村專門來切的師傅來了幾次后嫌生意不大就不再來了。
印象最深是九十年代的一個年關(guān),母親唱主角,我打下手,從農(nóng)歷十二月十八晚上開始,一天不拉下,一直幫村里人切米胖,直到二十九日的晚上止,那一年家里撣塵什么的準(zhǔn)備工作都是我父親做的,我家的米胖是大年三十吃了團(tuán)圓飯后切的。每天晚上,還沒吃飯,家里就有人等著了,要不,有人早早把切的工具先拿走了。我們一吃完飯就匆匆趕去,先用特殊的沙子拌和豆糕米炒好,其實是加熱讓米膨脹,篩掉沙子備用。這樣看看叫米胖也有幾分道理,這米翻炒后膨脹不就“胖”了嗎!條件好的人家再炒一些花生和芝麻可以混著用。然后在鍋里放上一定量的水、豬油、味精和白糖,舀上一定量的飴糖,再加火熬著。一定要熬到某種粘度,這是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,糖熬老了,炒好的米花剛放進(jìn)去就會變硬;熬嫩了,那些炒好的米花沒法粘在一起。這沒有標(biāo)準(zhǔn),全憑眼底工夫和經(jīng)驗,用鍋鏟分幾次挑一點鍋里熬著的糖看濃度。估計差不多了,就把炒好的米花加入少量花生、芝麻按一定量倒進(jìn)鍋里,手里的鍋鏟則不停地翻炒攪拌,很快,剛才還散碎的米花、芝麻就被熬好的糖粘在一塊了。起鍋,飛快地倒進(jìn)一個可以拆卸的尺半見方高約一寸的四方形木頭框內(nèi),用切刀抹平,用搟面棍壓實,按木框上的刻度切成長約二寸厚不過一公分薄片,就算大功告成了。一塊木板上放一個四方的木框,很象印刷用的排好鉛字的版樣,這樣切好的米胖也叫一板。一般來說,第一板因為看的人多,加上水、油、糖等不太有數(shù),就分給大家嘗個新鮮和品試口味了。一戶人家最多的要切二十幾板,少的也有十來板,家境好的單獨(dú)切幾板只放芝麻和花生的,留著過年招待貴客,家境差一點的和老年人多的,干脆切幾板直接用爆米花的米胖,入口就化特別受老人歡迎。我們一個晚上多則五六戶,少則二三戶,早則半夜十一二點,遲則后半夜一二點回家。累是累得夠嗆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卻一律不收一分工錢,大過年的,心情特別好,也不覺得累。
挨門逐戶幫村里人切米胖的事情已過去十幾年了,至今想起來恍若昨天,歷歷在目。近幾年回家過年,卻再也吃不到自家切的米胖了,環(huán)顧左鄰右舍也一樣。問及都說自己切米胖太麻煩了,再說現(xiàn)在的超市里米胖一年四季隨時都能買到,誰還費(fèi)這個勁呢!這倒也是實情。
近些年來,生活節(jié)奏越來越快,人們似乎只重視生活的結(jié)果,忽略了具體的過程,就象一路埋頭趕路奔向目的地,待回首發(fā)現(xiàn)早已錯過了沿途許許多多的美麗風(fēng)景。舂年糕嫌太累,切米胖則覺得太煩瑣,現(xiàn)在超市商店里應(yīng)有盡有,什么也不缺,逢年過節(jié)誰都會挑現(xiàn)成的買一下就算了。結(jié)果呢!每一個人耳邊聽得最多的是過年越來越?jīng)]勁了,沒有小時候那般有趣味有意思,吃不到小時候那些地道的東西。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自己帶來的,多想想舂年糕舂時的樂趣,多回味熬飴糖中把水熬成糖的成就感,看看眼前一切由快餐文化帶來的生活架構(gòu),你會覺得過年的乏味,其實是自己親手種下的一枚苦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