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冬至那一天,天氣寒冷,我隨幾位鄉(xiāng)干部前往虞宅村去了解磚雕墻藝術(shù)文物。踏在第三期舊村改造被拆除老房子的一大片廢墟中,看見屹立在村中央青磚黛瓦的古建筑虞宅大廳,尤其顯得高大氣派。
一進廳內(nèi),看到許多老人在看書、打牌、聊天、曬太陽,原來虞宅大廳已是虞宅村的文化禮堂,熱鬧非凡。
有一位老人穿著布衣,戴著藍舌帽,步履緩慢地向我們靠近。我說明了來看一看這里的磚墻雕刻藝術(shù)的意思,老人點頭示好,并向我們介紹起來。我們依著他的指點,跟隨他走進二進廳堂,停下腳步,仰望磚墻。
老人今年85歲,姓虞,是一名退休的高級教師,一說到村里的這堵磚墻,他總是頭頭是道。據(jù)老人介紹,這堵磚墻建于磚雕藝術(shù)發(fā)展的中期明代正德年間,至今已有540余年的歷史。從實用和觀賞角度出發(fā),造型簡練,風格雄渾大氣,不盲目追求纖細,卻力求結(jié)構(gòu)堅固,以支撐得起屋蓋的沉重。后來,在近代的太平天國后期,大廳毀于兵火,而這兩堵磚雕山墻卻經(jīng)受住烈火,挺立不倒,一直到文革中被蒙上石灰泥漿,至今未倒,成為500多年虞宅村盛衰滄桑的歷史見證!
我們細細地看,磚雕墻沒有石柱,卻有五條用磚塊磊砌而成的圓的磚柱,從地面鼓型的矮石基向上豎立,直徑在30公分左右,高度估計也有十幾米,支撐著木橫條、椽子和屋頂磚瓦。五柱之間用磚塊連砌,整堵墻像“命”字型壁立。整座磚墻表面,已被白色灰泥漿粉刷,不能細辨磚色和紋理,從底部基礎(chǔ)層表面脫落的斑駁磚痕看,磚雕浮面鏤空的已碎裂,磚面不平整,磚雕墻也就變得破損、凹陷、殘缺。老人伸出手,有時摸一下表面被風化的磚面,有時蹲下身指一指底部基礎(chǔ)磚的破裂,或許,這層基礎(chǔ)的破損,以后會影響整個墻體的堅固。值得慶幸的是,高處磚柱之間的橫梁磚和凸顯的部分浮雕,輪廓突出,堅實無裂,層次依然分明,立體感仍然很強。特別是那種浮雕花色圖案,線條清楚,做工精巧,給人一種花樣年華的感覺。
位于我縣西北部的虞宅村,有800多戶,2000多村民,虞姓為主,是虞氏聚居的大村。虞宅大廳座落在虞宅村中央,為四進三間,占地面積有1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為900平方米。據(jù)《虞氏宗譜》記載:榮一太娘(榮一公的妻子)建花廳,大約在明憲宗成化六年(即1470年)后建造,距今540年左右,其后廳屢有修茸與擴建。整座建筑造型古樸,風格典雅,布局嚴謹,氣勢恢宏,堪稱虞宅村傳世之古建筑。特別是該廳的鏤雕花磚,據(jù)專家考證,為明代產(chǎn)物,是珍貴文化遺產(chǎn)。
那么,這種磚雕是屬于什么呢?這位虞老師還告訴我們說,磚雕是在特制的質(zhì)地細密的土磚上雕刻物象或花紋的工藝。通常來說,磚雕的雕造工藝得經(jīng)過制胚、燒煉、雕刻幾道工序。用來燒造雕磚的泥土要比普通磚的泥更細,一般還要經(jīng)過水洗、沉淀之后再使用,提高其純潔度和粘合力。青磚在選料、成型、燒成等工序上,質(zhì)量要求較嚴,所以堅實而細膩,適宜雕刻。雕刻的手法多種多樣,可以平面浮雕、半圓凸浮雕、高凸浮雕,也可以鏤空雕刻。在雕刻技法上,主要有淺浮雕、深浮雕、圓雕、鏤雕。磚雕易于雕造確是一大優(yōu)點,對材料也不像石雕那樣有著特殊的要求,因此在建筑雕飾里更為常見。一般來說,用于磚雕的磚材質(zhì)比石料疏松,更易于剔刻得細致、毫發(fā)畢現(xiàn),手藝人也抓住它的這個優(yōu)點,在精雕細琢上下功夫。磚雕大多作為建筑構(gòu)件或大門、照壁、墻面的裝飾。磚雕遠近均可觀賞,具有完整的觀賞效果。
當我們站立觀看時,一些村里人圍聚過來,七嘴八舌地議論,他們希望把老祖宗遺留的磚雕墻好好保存。這不僅僅是對歷史遺跡的保護,也是磚雕藝術(shù)真實的再現(xiàn),更是延續(xù)歷史文化的生命與靈魂,讓它更加流光溢彩。(作者:朱宣林)
版權(quán)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(luò)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(wù)咨詢和服務(wù)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(nèi)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(zhuǎn)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(nèi)容!